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机构动态 » 新闻中心 » 看到“红色之外”|文旅思维赋能中组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

联系我们

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4000833038

微 信 号:zjplan1998

QQ   号:2235996379

固    话:020-80926029

邮    箱:zjplan@qq.com 

网    址:www.zhijplan.com\www.nandougroup.com/

地    址: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大道东一号保利国际广场南塔501-504

邮    编:510335

  扫二维码关注智景

看到“红色之外”|文旅思维赋能中组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
发布人:客服   发表日期:2024-02-05 03-46-42

“阿姆”是潮汕地区对长辈妇女的称呼,“革命母亲”李梨英为党奉献一生,为国献三子,被红军与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军阿姆”。

在李梨英的故里大坑村,我们看到了革命时期一位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紧绑定,从平凡走向伟大的女性形象,深刻感受到了革命时期的女性力量。

2023年,潮州市铁铺镇大坑村被定为中央组织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单位,南斗受邀主持编制大坑村红色村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希望不受限于遗址空间分布顺序,也不采用传统遵循人物生平的时间叙事,而是尝试从“个体与群体”“小人物与大历史”的解构中,以“党建+”场景营造的方式,讲述“红军阿姆”精神。

毋庸置疑,大坑村的核心价值在于“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但难题也在于此,如何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深化和突破?课题组认为,上一阶段的建设聚焦红军阿姆的核心名片,而缺乏对大坑村的整体统筹考虑,聚焦遗址修缮及人居环境提升,但缺乏运营配套建设,因此,要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塑造红色村自我造血能力,需要跳出红色,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大坑村。

看到“红色之外”,这是项目设计的落脚点。主要有两个维度的思考:

一是不局限于“红色村”这个前置条件,而回到“什么是大坑”的场域探索。我们到现场,感受“果树长于庭前,菜园就在厝边”的乡村惬意,那是属于大坑村的质朴和原生。回来翻阅资料,同样发现了一些被红色标签遮盖住的亮点:“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首批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盛产黄皮杨梅……”。课题组由此提出,要从聚焦李梨英的个人魅力,转变为放大大坑村的整体吸引力,通过整合大坑村的红色、农业、文化、教育等资源,并结合村里遗址、广场、故居、林地等多元的空间场景进行营造和转译。

课题组在大坑村进行乡野调研

大坑村庭前院后丰富的物产

二是课题组希望,大坑村呈现的李梨英不止是红色光环下的革命战士,也是一位在生命长河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母亲,是“党性、人性、母性”形象饱满的“红军阿姆”。我们研读了所有能找到的李梨英的人物传记,如《松柏长青》、《春晖赋:革命母亲李梨英》等,从旧书网站淘到了停售的《松柏长青》连环画集,从中汲取策划灵感,试图凝练李梨英从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到走上革命道路的“平凡与不平凡”,并站在时代的层面挖掘革命母亲的群体精神内涵。

贴满了课题组笔记便签的《松柏长青》连环画集

在资料阅读和创意策划的过程中,有一个词贯穿始终——“松柏长青”。这是前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为李梨英同志的题字,是对李梨英一生为国为党无私奉献的高度崇敬,也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缅怀。松柏是常绿植物,不受四季影响,永远保持着生机和活力。在革命时期,以李梨英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信念和理想,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如松柏长青,代代传承。

课题组决定延用“松柏长青”作为大坑村的红色党建主品牌,从中提炼元素设计IP,并形成“党建+教育”、“党建+农业”、“党建+旅游”n个领域的融合示范。

构建“松柏长青”党建品牌发展体系

“松柏长青”党建主品牌logo设计

面向不同领域的党建子品牌logo设计

党建品牌logo应用设计

我们希望,大坑村的发展也能够如同松柏一样,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信仰转化为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有了主题,如何把零散的信息内容和空间场景串联起来,帮助游客更好地走近大坑、走近革命母亲?

课题组采用“乡村策展思维”,一方面梳理整个村庄革命故事线的先后脉络,增强游客游览动线的逻辑性,做到“一个大坑村,一幅徐徐展开的区域革命史”。另一方面是多元空间的设计营造,通过区段的历史挖掘、人物的故事转译植入建筑和景观,增强互动性和沉浸感,做到“可赏、可读、可玩、可学”。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户、一基地、一环、一园、一线”的空间布局。

大坑村中央组织部红色村核心区规划平面图

营造“红军阿姆”多重精神内涵

李梨英故居已对人物生平、革命事迹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展示。对于故居外部的整村空间的场景营造,课题组则重点以“红军阿姆”李梨英为人物主线,依托主要游览环线,通过策划“革命母亲的群体精神、红军阿姆的多重解构、走向乌山的红色轨迹”三大主题区段,从党的宣传、武装斗争、人才输送、后勤保障、情报工作等角度展示以大坑为中心的区域革命斗争史。节点的打造注重红色故事的挖掘和故事线的演绎,将故事连环画的风格嵌入美学设计,共同呈现场景化解构和互动式表达。

进村入口营造设计,打出“革命母亲李梨英”的红色标签,打造标志鲜明的迎宾门户

在到达李梨英故居前,我们利用了闲置校舍策划设计了“革命中的女性力量”专题展览。阿姆,在潮汕方言中是对长辈妇女的尊重称呼,是一个女性群体的概念,在我党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涌现出了无数为国奉献的革命女性,她们当中有女学生,有伟人的夫人,也有如同李梨英一般的平凡且崇高的阿姆……我们希望在走近李梨英个人之前,能够把视野格局拔高至对群体精神的集体纪念,丰富“红军阿姆”的集体精神内涵。

策划设计革命中的女性力量专题展览

除了室内空间展览,课题组将策展思维延伸至户外游览环线,策划设计走近“革命母亲”艺术长廊,在空间主题和讲解线上完成由群体精神到红军阿姆李梨英的过渡。通过游览环线,游客能够对红军阿姆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初步印象,激起进一步了解阿姆的好奇心,并带着这种好奇心在环线后续的空间场景中得到答案。 

选取大众熟知的赵一曼、向警予、杨开慧、邓颖超等革命母亲刻画群像,展现革命母亲“母性、人性、党性”的群体形象。引出大坑也走出了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李梨英

从李梨英的生平事迹总结提炼四个角度,解读“谁是阿姆”

通过打造“盐堆上的红旗”景观装置重现这一重要场景,突出李梨英从普通群众转变为革命母亲的人生转折,也给游客“跟随李梨英走进红色革命时代”的历史穿越感

选取李梨英“送儿当红军”的经典事迹打造主题雕塑,向游客讲述“教育培养革命人才”、“走出大坑,走向革命”的历史

打通红军古井与临近池塘空间,拆除原有栏杆,同时增加防护网、“古井春晖” 解说牌,进一步提 升资源环境的游览性和体验性

将红军古井附近的池塘改造为广场,同红军古井有机组合形成游览线路重要交汇点,提取李梨英以连环画的手法创主题作雕塑,讲述以红军阿姆为代表的大坑村人民通过做好后勤工作为保存革命火种做出的贡献的故事

通过广场内主题场景设置、阶梯坐凳等配套,在为红军古井营造良好背景、丰富展示内容的同时,也为大规模研学创造停留授课空间

改造代替拆建,盘活闲置资源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大坑村希望小学已空置多年、承载着老一辈记忆的旧村小学因年久失修也面临坍塌风险。如何重新利用闲置的物业,为大坑村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带来收益?

课题组希望看到建筑背后的乡村记忆,并通过改造代替拆建的方式延续乡村记忆的生命力,功能上按照“主客共享”的思维,满足村民未来生产生活的公共空间,同时植入业态为村民群体带来增收。

高效利用闲置的大坑村希望小学的校舍及门前开敞院落,规划为集停车集散、游客服务、助农展销、红色展陈、党建培训、研学课堂等的复合功能空间,解决村内缺乏大型集散和接待服务空间的问题

“阿姆讲堂”红色教育基地教学楼主体(前后对比)

“红军阿姆”红色教育基地入口(前后对比)

“红军阿姆”红色教育基地入口(前后对比)

具备展陈、研学课堂等功能的室外连廊

改造6间闲置门面房为满足游客接待服务、农产品展销的多功能空间(前后对比)

打造对外综合接待的服务中心,为面向外来游客和研学群体提供游玩指引。同时,利用落客集散的客流量,增强大坑水果之乡、农业之乡的曝光度,从农产品牌、销售渠道、营销方式等多方面助力大坑农业发展。

植入“青松范”助农工坊,设置大坑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农商直播区,帮助村民创收。

改造利用废弃的大坑小学旧址,策划“百年教育历史陈列展”,延续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从教育的切面展现革命年代中教育依然生生不息,为国为党输送人才、坚定群众信念的关键作用。

房梁上雕刻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大坑小学建筑遗址,承载大坑小学记忆的痕迹

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对遗址进行修缮,策划“百年教育,春风化雨”专题展

重新规划内部空间,结合墙面原有建筑肌理,通过旧物摆陈、墙绘等方式还原昔日教学场景(前后对比)

保留村民晒茶等生产活动空间,通过轻改造的方式提升广场颜值,完善红色戏台功能,满足《红军阿姆》等潮剧文艺作品的不定期展演和村民日常开展文体活动、研学群体创排活动等多方需求(前后对比)

倡导乡土、实用的乡村美学

在对乡村环境的提升设计中,课题组重视场景营造与乡村环境的融合,整合村落中心池塘及田园片区打造连片水面,通过大面积生态水域重构红色村中央区域景观界面。结合国家“以竹代塑、以竹代钢、以竹代混凝土”的双碳战略思想,采用生态竹、石等材料,营造朴素、实用、属于乡村的原竹美学环境。

运用生态竹材料打造装配式竹屋、竹缠绕管廊栈道,减少钢材、混凝土在乡村建设的大面积应用

2023年11月29日,《大坑村中央组织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建设项目规划》课题组在铁铺镇人民政府向湘桥区委组织部、铁铺镇党委、大坑村村委进行初稿成果汇报。

项目名称:大坑村中央组织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建设项目规划

项目地点:潮州市湘桥区铁铺镇大坑村

业主单位:潮州市湘桥区铁铺镇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何越

战略策划:李漫和、彭丹、黄与恒

品牌设计:华欣梅、神子浚、陈雅雯

建筑设计:曹幸、麦涛

景观设计:夏琼、张文姬、朱镇杨、郭显颖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联系电话: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意向描述:
  • 验证码: